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深圳社工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 为劳务工及其子女服务

妈妈抽空陪孩子做沙画。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肖莉珍摄

  核心提示

  “我和8个同乡小朋友一起坐火车来深圳,跟爸爸妈妈团聚。”来到深圳已经十几天了,12岁的湖北洪湖女孩陈慧仍难掩跟父母团聚的喜悦。到了暑假,和陈慧一样,从老家“飞”到深圳的“小候鸟”有很多。然而,还有一群在深读书的孩子,因为升学问题,要“飞”回家乡,面临着跟父母离开的难题。

  “无论是飞来深圳的‘小候鸟’,还是飞回老家的,都是缺乏父母陪伴的,都会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。”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社工肖莉珍告诉记者。为了让“小候鸟”在飞来飞去时有个心理缓冲带,飞来深圳的,社工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暑期活动;准“小候鸟”即将离开深圳时,深圳社工也为他们提供心灵慰藉,尽量降低“分离”所带来的伤害,让深圳成为“小候鸟”的爱心中转站。

  ■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

  百名“小候鸟”来深与父母团聚

  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……”日前,记者来到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的活动室,一群小朋友在朗读《三字经》,大部分孩子是刚从老家来的“小候鸟”。休息期间,记者主动跟这群“小候鸟”搭讪。记者看到一个小女孩头上戴着蝴蝶结发卡、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、粉红色的凉鞋,坐在活动室第一排看《三字经》。“你今年几岁啦?什么时候来深圳的?”记者问道。小女孩低下头小声说:“我叫吴玲,10岁,7月2日来深圳的。”吴玲穿的裙子和鞋子是妈妈刚带她到东门买的,妈妈还给她扎了新发型。

  记者了解到,吴玲和陈慧的爸爸都是出租车司机,草埔片区住了近百名出租车司机,他们都来自湖北洪湖。暑期一到,这些“的哥”们的子女便结队“飞”到父母身边,“飞”入社工们开展的木棉岭社区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课堂。据肖莉珍介绍,木棉岭社区连续6年为留守儿童服务,在暑期夏令营课堂上,留守儿童可以学舞蹈、唱歌、手工等课程。“今年特别火爆,有200多名小朋友报名,我们跟每个报名的孩子都进行了面谈,还会为他们购买保险。”肖莉珍说,“小候鸟”上完课还要做家务劳动、好人好事、社区贡献等家庭作业。

  在深圳,为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,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在积极行动。“我们也在社区举办关爱外来工子女夏令营,通过夏令营让父母与孩子加强互动,促进亲子沟通。”南坑社区服务中心社工陈燕奇说。

  社工为“小候鸟”修筑心理缓冲带

  暑假是“小候鸟”与父母的相聚季,由于户籍问题,有一群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不得不准备离开深圳,从流动儿童变成留守儿童。对于这群“小候鸟”来说,暑假是个离别季。

  7月11日晚上9点半,13岁男孩卓南刚坐上回家的公交车,他在趁着暑假做点小手工,赚点零花钱。“我五年级来深圳读书,现在读初一,迫于升学压力,我可能9月份就要回老家读书。”卓南告诉记者,他希望回家乡的日子能慢点到来,他有点舍不得离开父母,他回家乡将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。“孩子回去读书,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,他都要骑单车上学,我很担心他的安全。”卓南爸爸告诉记者,由于要办理转学手续、适应学习环境,他希望孩子能早点做好准备。“我们很感谢社工此时的帮助。”卓爸爸说,社工曾多次开展活动也来家中探访,为卓南提供帮助。卓南表示,他父母在布吉菜市场做生意,很少陪他游玩深圳,他第一次去少年宫还是丽湖社区(党群)服务中心社工带他去的。

  去年,有38名学生参加丽湖社区(党群)服务中心的四点半课堂服务。据调查,这38名学生中有33%从老家转来深圳读书,其中80%没有较好地融入深圳这座城市,如80%半年内没有坐过一次地铁,80%没有去过青少年活动中心。“这群流动青少年中,有10%会返回原籍读书,离别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创伤,他们不愿离开深圳。”丽湖社区(党群)服务中心社工王双说,社工开展“小候鸟往北飞”训练营,为丽湖学校一年内即将离深的12岁至15岁的青少年提供服务,帮助准“小候鸟”降低因为离别给个人及家庭造成的伤害。记者了解到,丽湖社区(党群)服务中心的“小候鸟往北飞”训练营开展多个项目,如“再看一眼深圳”、“全家福拍摄”、“家庭回忆录”等,帮青少年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。“我们想通过这些项目,引导家庭良好地处理离别情绪,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艰难时刻,为将来的生活修筑起心理缓冲带。”王双说。

  社工呼吁多关注“小候鸟”

  “我最期待礼仪课和舞蹈课,因为老家都没有这些课程,也想认识多点新朋友。”“期待社工开展的亲子课程,希望父母多带我逛公园去海边到书城购书,我不想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,变成二次留守儿童。”……“小候鸟”们对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充满期待。

  “小候鸟”上完暑期夏令营后,社工还会为孩子们提供后续服务。如:木棉岭社区服务中心会将“小候鸟”们写的明信片寄到他们家乡;丽湖社区(党群)服务中心社工会与深圳高校合作,开展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,对“小候鸟”的回家适应问题进行后续跟进。

  据社工王双介绍,目前,深圳有很多关注寒暑假来深与父母团聚的“小候鸟”项目,而对城市回流儿童群体关注相对较少。“这群流动儿童变成留守儿童,他们的心理、亲子关系等问题都不容忽视,我们呼吁社会能多关注‘小候鸟’和准‘小候鸟’群体。”王双说。(应采访对象要求,本文“小候鸟”的名字均为化名)

  

 

声明: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即与东方网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 电话:021-962007